INDUSTRY APPLICATION
魏勒润滑剂(上海)有限公司
地址:中国上海市奉贤区金闸公路999号生物工程产业园
服务热线:400 128 1884
电邮:info@wehrlelub.com
梅塞施密特
日期:2019-11-20 09:41:19 访问次数:13332
背景
梅塞施密特的前身为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(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AG,简称BFW)。[1] 1916年2月MAN股份公司和几家银行买下了当时业绩不佳的奥托飞机制造厂(Otto-Flugzeugwerke),将其改名成巴伐利亚飞机公司。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缘故,BFW立即投入飞机制造的工作,为普鲁士和巴伐利亚开发战机。然而,这其中出现许多重大的品质问题。德国飞行员时常抱怨BFW生产的飞机有许多严重的瑕疵。只有当公司於1916年年底经过管理改造和加强对生产线的监督才成功地减决了问题。BFW此後开始每个月制造200架飞机,公司的员工也成长到了3,000位,从而成为巴伐利亚地区最大的飞机制造商。
大战的终结严重冲击到BFW的业务,因为军用战机的需求大大地减低。公司的管理阶层被迫找寻其它的产品来保持他们在业界的地位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生产的战机大多数是以木头为主要原料,因为木头要比金属轻,所以BFW也有最先进的木材工厂。更重要的是公司仍然有可以生产约200架飞机的原料,原料的价值甚至达4百70万帝国马克。因此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家具和厨房设备看似是一个不错的主意。除此之外,1921年後BFW也开始制造自家设计的摩托车。
浴火重生
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於1926年在巴伐利亚奥格斯堡重组。在当时BMW还握有公司极大一部份的股权,而且佛朗兹-约瑟夫·帕普还是公司的总监事。1927年,威利·梅塞施密特以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的身分加入了公司
在最初的几个设计中,Messerschmitt M20的结果对於设计者和公司而言是悲剧性的。有好几个原型机发生事故而坠毁,其中一起事故夺走了汉斯·哈克曼的性命,他是汉莎航空和德国帝国航空部首长艾尔哈特·米尔希的挚友。米尔希对梅塞施密特漠不关心的态度感到愤怒,导致了日後他对这位航空制造业的先驱怀恨在心。米尔希最终取消了所有有关梅塞施密特的合同,以至於最後公司不得不在1933年申请倒闭。然而,因为德国的实施军备重整和跟雨果·容克的友谊让威利·梅塞施密特没有在事业上停滞不前。他在1933年带领BFW重新振作了起来。米尔希虽然尽可能阻碍威利·梅塞施密特的脚步,但是这位传奇航空设计家还是於1938年接管了公司。
梅塞施密特博士提倡一种叫做“轻重量结构”得一种概念。在这一理念下,有许多负重物件被整合成一个经过加强的硬体。这样子就可以减轻许多重量进而增强效能。第一架根据此概念设计出的飞机是“Bf 108台风式”,这架飞机马上就创造了许多飞行纪录。因为此一卓越表现,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受到了德国官方的邀请。威利·梅塞施密特用Bf 108台风式的特点设计出了Bf 109战斗机,赢得了德国空军在1935年举办的竞赛。
二次世界大战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梅塞施密特公司成为了德国空军最主要的飞机供应商,提供的飞机包括著名的Bf 109战斗机和Bf 110战斗机,这些飞机都成为了德国空中力量的主干。还有其他的机型如Me 321滑翔运输机和後来的六引擎版本Me 323运输机。当战事进行到後半部的时候,梅塞施密特转而研发喷射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,并研发出史上第一架服役的喷气式战斗机-Me 262战斗机。公司也制造了由德国滑翔机研究所(德语:Deutsche Forschungsanstalt für Segelflug)所研发的一架用火箭驱动的飞机-Me 163战斗机「彗星」(德语:Komet)
梅塞施密特也有几个较为失败的作品,比如Me 210重型战斗机。这架本来要取代Bf 110战斗机的飞机,却因为本身的缺陷差点导致公司解散。直到Me 410重型战斗机的出现才把问题给解决,但是不久梅塞施密特就把注意力放在了生产Me 264上了。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,梅塞施密特公司还著手研发名为“轰炸美利坚”的Me 264轰炸机。
Zurück: Krupp history
Weiter: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